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要闻
永春:践行新理念 勇担新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县
2021-10-14 10:42 阅读人数:1

聚焦泉州市党代会 县市区委书记访谈之永春县
永春:践行新理念 勇担新使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县
——访永春县委书记林希妍


永春县委书记林希妍

  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胜利闭幕,值此“十四五”开局之际、新征程起步之时,永春该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在市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坚定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之路?对此,永春县委书记林希妍接受了东南网的采访。
记者:林书记您好!请您谈谈过去这些年,永春在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民生等方面的表现?
林希妍: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顺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具有永春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全方位推进永春高质量发展超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党的建设更为有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综合实力更趋强劲,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实施重点项目1346个,完成投资1226.71亿元;城乡建设更具品质,城镇化率达61.3%,列入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试点,荣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列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县;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全域生态综合体实践模式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第三批改革成果,在全省率先推行“湖长制”,建成全国首个县级水生态文明展示馆,桃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试点验收;改革创新更富实效,不动产登记、公车改革、县域空间规划、县乡政府机构改革等圆满完成,获评全国推进美丽乡村经营管护机制改革试点县;民生福祉更显殷实,财政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80.14%,如期实现1472户458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记者:今年7月永春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描绘了全县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请您谈谈这其中的发展规划?
林希妍: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到2025年达678亿元,实现经济总量与质量双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5%,到2025年力争突破2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06元。
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我们将以“争先争优争上游,提速提质提效能”工作要求,更加注重产业提档提级,突出项目引领带动,不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注重推进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实现产业富、生态美、风尚好、善治理、聚人气的目标;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新型城镇、加快城乡融合;注重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注重改革创新,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内生动力高效释放;注重服务保障民生,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注重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注重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夺取并全面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有力确保“生态之都、文化之旅、康养之地、智造之谷”发展战略高质量实施。
记者: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圆满闭幕,您也作为党代表听了王永礼书记作的市委报告,感受如何?大会召开对永春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
林希妍:这次党代会报告主题突出、定位准确、催人奋进,尤其是“品质泉州”这一崭新定位,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响应。报告通篇站位高远、举措务实,充分体现了市委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既有泉州特色,又有时代前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报告中多处对永春发展寄予期望,比如,“支持永春‘两山’实践创新”“支持永春加快‘东拓西进’,打造生态型新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支持泉台农业‘两园一中心’创新发展”等,让我们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为我们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提供了遵循。
记者:永春将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
林希妍:我们第一时间、原汁原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发展目标,自觉对标勇当“四个主力军”“五大工程”“五个双提升”要求,聚焦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改革创新、共同富裕、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真抓实干、比拼超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永春,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通过大招商、强产业、攻项目、拓园区等措施,推动永春发展大提速、大跃升。在产业方面,大方向上坚持“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香醋瓷”三大有根产业,轻工纺织、机械制造、食品饮料三大传统产业,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的“333”格局不变。同时,立足永春实际,用好资源禀赋,注重生态环保,坚定不移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协同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改革和标准化建设,优化园区配置,拓展招商空间,夯实发展的后劲支撑。全力开展全县、全域、全员、全产业、全方位“五全招商”,招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亩均效益突出、能够聚集人气的好项目。全力推进项目攻坚,用好投资提速、开工提质、竣工提效、征迁攻坚“四项竞赛”这一有力抓手,结合市里“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行动,严格对照任务“清单”推进,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对上联系,争取更多的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民生项目纳入上级盘子。深化“我为企业解难题”“帮扶企业发展月”等活动成效,继续为企业排忧解难,拿出快节奏、高效能的产业项目全过程“保姆式”贴心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二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动摇。《报告》提出,“支持永春加快‘东拓西进’,打造生态型新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我们将深入实施“东拓西进”发展战略,进一步畅通城市动脉,打造“一主一副多特”格局。“东拓”,主要是加快城东片区改造建设,完善相应城市功能配套,打造城东产城融合典范区;“西进”,主要是加速横七线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把主城区与达埔、蓬壶副城中心贯通一线,构建大交通、形成大城关、推动大发展,增强城市承载力和集聚效应。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人文和市政建设融合,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努力打造交通畅达、教育提升、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生态型新城,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主动融入市委报告提出的“构建‘369’交通圈生活圈产业圈”,积极对接“一小时城市圈”等大泉州交通规划,增强与毗邻县市区之间的联系,提升城市能级。
三是坚持推动共同富裕不动摇。《报告》提到要“建设‘品质泉州’,争创共同富裕先行城市”。作为山区县,乡村的发展决定了全县的发展。永春乡村振兴工作一直在全省走前列、树样板,我们要以此为发力点,把乡村振兴工作取得的实在成效转化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动力。一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一个乡村振兴展示中心,打造美岭村、仙岭村2个“共同富裕”试点村,打造N条不同主题的教育研学线路,打造共同富裕永春样板。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整县推进,构建“一园带七点”产业格局,推动更多乡村产业往标准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三是实施“永春芦柑”复兴工程、“永春茶叶”增效工程、“永春果蔬”绿色工程、“永春山鲜”品牌化工程、“永春畜禽”示范工程和“永春花卉苗木”强链工程等农业“六大工程”,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四是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力争每个乡镇至少打造1个以上精品农业示范项目,推动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报告》提出,要“支持永春‘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作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是永春的最大优势、最美底色。我们要持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释放生态红利。一是守护绿水青山,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拓展“国家湿地公园”品牌效应,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严格项目准入门槛,绝不让高污染、高能耗和过剩产能项目在永春落地。二是培育康养产业,依托我县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开发温泉养生、康体养生、滋补养生等康养产品,培育避暑度假、生态养生、休闲体验等多种业态,构建集预防、治疗、康养于一体的全方位健康产业链条。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系统整合现有的资源,紧扣“吃住行、娱购游”六要素,完善提升“六条旅游线路”“六个重点项目”,加快岵山古镇、五里街古街、达埔海峡两岸农文旅示范区等精品景点建设,力争再创一批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金牌旅游村,全面构建“两核四区”旅游格局,打响“有一种生活叫永春”品牌。
五是坚持保障民生福祉不动摇。按照《报告》提出的“民生福祉与城市文明双提升”目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城市低收入群体保障、稳定就业、社保扩面等领域持续发力,务求实效。围绕把教育办成永春人民的骄傲,持续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育提质扩量工程,加快永春一中文明校区、仰贤学校等项目建设,全方位保障教育投入,持续擦亮“学在永春”这张享誉省市的闪亮名片。围绕打造“健康永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让医疗为永春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弘扬文明新风,持续推广“邻里守望”等互助养老模式,深化移风易俗,提升基层善治水平。
六是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报告》对党的建设进行了具体深入的部署,比如,“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锻造专业拼搏的干部队伍”。我们将抓好贯彻落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一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化海丝先锋“达标创星”活动,持续推广党员活动日、在职党员“回家日”、强村带弱村等党建品牌,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实施抓乡促村“六大工程”,推行乡村“导师帮带制”,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健全完善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体系;注重选优配强,加强在项目建设、招商选资、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重大斗争一线锻炼、培养干部。三是深入推动人才发展,广泛开展“我为家乡办家事”主题活动,实施“桃源英才回归”,打通永春籍在外优秀人才回归路;持续提升国家香检中心科研能力,积极筹建省级醋检中心,对接设立中国柑桔研究中心;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服务中心;创立“青商学院”,加快培育“创二代”企业家。
来源:东南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