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领会好、实践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围绕“乡愁故里 幸福岵山”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工作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筑牢法治根基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镇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法治建设纳入镇村绩效考核,全面做好岵山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年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
二是深化理论武装。全年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12次,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参加法治宣传讲座4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累计参学党员干部达300人次。
(二)规范行政执法,创新执法实践
一是落实“三项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做到执法公正、规范、文明。同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双人”执法。全年邀请律师、县业务部门骨干开展不同领域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业务培训8场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76件。
二是创新执法方式。坚持行政执法与优化营商环境相结合,让执法有温度。如在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中,检查单位场所39家,排查整改隐患83处,查处堵塞、占用逃生通道案件72件,对轻微违法案件免予罚款处罚并指导现场整改。
(三)夯实法治根基,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成全市重点打造乡镇综治中心“一站式”提升建设,以“一中心双联动三机制”赋能实战运行,该做法在全县“两中心一平台”工作调度会上做典型发言。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心理咨询专家“双进驻综治中心服务机制”,有效提高化解基层矛盾问题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培育县、镇、村三级“乡村调解能手”,在乡村营造了浓厚的“化解矛盾靠法”乡村法治建设氛围。今年新培育县级“乡村调解能手”5名,1名县级“乡村调解能手”获评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今年来全镇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7件。
二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减证便民”“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设施,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全年办结“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各类诉求2831件,完成率100%。办理12345便民服务平台诉求86件,及时沟通率100%、完成率100%。
(四)深化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
一是打造特色普法品牌。结合岵山“小姑”精神,发动女性镇村干部、律师、女性企业家等群体成立巾帼“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今年来,结合镇情实际探索出“一人一堂课”“一人一帮扶”“一季一培训”的普法机制,总结出的《永春岵山司法所创新“桃源蒲公英”普法机制 为乡村振兴助力》案例获评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创新案例。
二是靶向普法精准覆盖。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活动,结合民法典宣传月、安全生产宣传月、宪法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家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宣讲活动,开展普法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等23场次,营造浓厚的法治建设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法治队伍建设仍需加强。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平,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二是执法难点亟待破解。部分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与现行法规冲突,缺乏统一处置标准,易引发基层矛盾。
三是普法实效性有待提升。个别村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能力不足,仍习惯“人情调解”,存在程序不规范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能力素质。配齐配强行政执法人员,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不断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二)完善制度保障,破解执法难题。积极联合上级相关部门梳理农村历史遗留“问题清单”,组建镇村干部、律师、调解员专班,研究制定分类处置方案,建立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机制。
(三)激活基层细胞,培育法治生态。加大乡村“法律明白人”和“乡村调解能手”培育力度,不断增强基层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